欢迎访问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队伍
字体大小 [ ]
马俊江
时间: 2020-03-27     浏览次数: 8240


一、求学简历

1985年—1988年,河北玉田师范英语班读书。

1997年—1999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脱产进修英语本科。

1999年—2002年,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田建民教授、刘玉凯教授、陈漱渝研究馆员(北京鲁迅博物馆)。

2004年—200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儒敏教授。


二、工作简历

1988年—1997年,河北唐山、石家庄两地几所高中英语教师。

1997年—2002年,北京树人英语学校和新动力英语学校兼职英语教师。

2002年—2004年,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河北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兼职英语教师)。

2004年至今,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


三、开设专业课及选修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学术名作导读》《中国现代散文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名作赏析》《外国文学》《大学语文》


四、学术思路及主要关注领域

文学史是一门兼具文艺性与历史性的学科。基于如此的文学史观念,我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与文学的历史学考察都颇有兴趣。就前者而言,我关注的是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沈从文、师陀、萧红、废名诸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的历史学考察中,我感兴趣的是城市史、出版史、新闻史以及教育史与文学史的关联。在后一领域,重构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图景、探寻现代知识者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心态与命运可算我文学史视野中的核心。在重返历史现场的途中,也偶做琐细考证,算是捡拾历史的碎片。

教育,不仅是教育专家的事,而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关注的事。大学,是高等教育,现代中国大学之父蔡元培先生讲:“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也”。大学的终极目的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人。研究高深学问,不是把大学变成研究所,而是以高深学问之训练,培养学生高级之境界与深刻之思想。所以,不管是什么课,我的教学思路皆是文化与人生。

至于关注领域,目前有二:一为中国植物人文史,研究考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变迁史、草木形象与中国人生,在报刊开设专栏,解集为《文心雕草——中国植物人文小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二为古今中外经典解读,并拟定了《我的……》写作计划,目前已出版《我的<昆虫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


五、主要论文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1.《桥这边的风景——废名〈桥〉中物与风景的世界》,《河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阿索林和几个京派作家》,《文论报》2001年11月1日。

3.《京派文学的双重地域》,《河北日报》2001年11月30日。

4.《风格研究的风格》,《光明日报》2002年1月17日。

5.《归去来兮——现代文学研究者的转向倾向与问题》,《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2日。

6.《师陀与京派文学及北方左翼文化》, 《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7.《生命的挽歌与挽歌的批判——论师陀的果园城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1期。(被摘录选入乔以钢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8.《<师陀著作年表>勘误补遗及其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转载)

9.《师陀与鲁迅》,《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

10.《阿索林和京派作家的文化情怀》,《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2辑,巴蜀书社,2005年12月。

11.《鲁迅的〈关于新文字〉与〈青年文化〉杂志》,《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7期。

12.《和而不同的执着与偏至——从解志熙的现代文学研究引发的学科断想》,《上海鲁迅研究》2006年春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

13.《从政前后刘大白的交游、心态和身份寻求——从〈当代诗文〉说起》,《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

14.《30年代北平小报与革命文艺青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

15.《<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之外:少女与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6号(第139期) 第8版。

16.《泡沫社与北方左联——兼谈北方革命文艺青年的群体构成及社团流变》,《东岳论丛》2011年第3期。

17.《革命文学在中学校园的兴起与展开——北方左联与三十年代中学生文艺的历史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5期转摘;第7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18.《美国<新群众>刊载的<华北来信>与北方左联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2012年第4期。

19.《“北方左联”与30年代北平中学生文艺团体》,收入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编《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0.《中学生与现代中国的文学运动》,《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

21.《中学校刊与学生自治会——北方左联与1930年代中学生文艺的历史考察之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年第1期。

22.《<尖锐>、<毁灭>和<铁流>:1930年代文艺青年的转向、聚集和文学范本——从师陀的一篇轶文说起》,《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

23.《鲁迅名字里的那棵树》,《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10期。

24.《从<觉今日报·文艺地带>到泡沫社——北方革命文艺青年的聚集和左翼文学在北平的展开》,《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本资料截止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