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儿童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79年建立的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儿童文学研究室,1988年改建为儿童文学研究所,2001年7月被列为校级重点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
二、性质和任务
儿童文学研究所作为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机构,主要承担儿童文学基础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创作及思潮等方面的研究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本科生、函授生等的儿童文学教学任务。此外,研究所还在中外儿童文学交流、尤其是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工作情况及特色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同类学科中成立最早、师资力量最雄厚、研究成果最突出、人才培养最具成效的一个研究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儿童文学研究所就一直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儿童文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建设,研究所在整体上已成为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
其研究特色,一是学术上的开创性,把建设具有本土和本学科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出版一大批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在海内外同行中产生广泛影响;二是理论建设上的系统性,在史、论、评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格局;三是注重前沿性,尤其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思潮、作家作品研究、童话美学研究等方面,广为人们关注。
二十多年来,儿童文学研究所汇聚了蒋风、韦苇、黄云生、方卫平、楼飞甫、周晓波、彭懿、吴其南、张嘉骅等众多国内儿童文学界重要的或活跃的学者、作家、翻译家,形成了一个在国内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台港地区儿童文学界广有影响的学术群体。
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成立,本学科儿童文学研究所继续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