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华 教授
一、个人简历
1996.09-2000.07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习,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0.09-2003.07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习,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3.08-2006.08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从事辅导员工作,后任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
2006.09-2009.1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取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8.08-2009.04 美国亚历桑那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对相关学者论文的翻译、学术交流、收集研究资料等活动
2009.12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
2018年至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院学院教授
2021年至今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二、主要承担的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当代小说研究》《中国当代文化专题研究》
三、科研成果
(一)主要论文
1.《从“虚幻”走向“澄明”——评〈玻璃虫〉的叙事》,《当代文坛》2002年第3期。
2.《李博士:你认识大象与甲虫吗?》(原文名为《再论莫言的〈檀香刑〉》),《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3期。
3.《2006年上海中短篇小说综述》《2006年上海文学综述》,收入《上海文化年鉴2007年》,后者同时收入《上海年鉴2007年》。
4.《2007年上海中短篇小说综述》,收入《上海文化年鉴2008年》和《上海年鉴2008年》。
5.《迷乱的在场与希望的缺失——解读余华〈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4期。
6.《岁月沧桑人生长喟——评吴正的中篇小说〈姐妹〉、〈琴师〉》(与人合著),《西湖》2007年第S01期。
7.《从“寻找”的故事说起——关于晓航的小说》,《钟山》2008年第2期。
8.《史传传统的突破与形式革命的突进———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9.《“新生代小说”创作新论》,《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0.《艺术“形式”及“形式研究”内涵新探——兼及新时期以来的研究综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11.《论“先锋小说”的出场》,《文艺争鸣》2010年第19期。
12.《革新的意义与缺失——论“先锋小说”的形式变革》,《新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3.《一个柔软灵魂的现世告别——余华《第七天》解读》,《小说评论》2013年第6期。
14.《“本土化”之城与“想象”之城——当前城市文学的城市品格及写作期待》,《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4期。
15.《行走于“现实主义”的期待与慎行之轨上——论“新写实小说”的出场》,《文艺争鸣》2016年第5期。
16.《“滔滔不绝”的俗世喧嚣——莫言小说论兼及“乡土”叙事姿态的文学史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7.《“凋敝”何为?——从贾平凹的〈极花〉看当下乡土叙事的难度和限度》,《当代文坛》2017年第6期。
18.《以超现实的写法达到对现实的确认——读晓航的〈游戏是不能忘记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07版。
19.《论莫言创作对80年代文**流的“介入”与“疏离”》,选入张志忠、王洪岳主编《莫言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P83-95),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19.《〈子夜〉批评史及“现实主义”内涵之思》,《茅盾研究》第19辑,2023年10月。
20. 《寻找〈回响〉的真相》,《南方文坛》2024年第5期。
(二)著作
1.参撰《1978-2008:中国小说3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专著《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
3.专著《想象、建构及限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史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书号:ISBN:978-7- 5178-3501-1
4.专著《互动与抵牾——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与小说关系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年5月版,书号:ISBN:978-7- 5458-2042-3
(三)主持课题
1.2010年,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研究”。
2.2013年,主持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课题“80年代文学批评对小说潮流更迭的影响”。
3.2014年,主持“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省社科联学术著作出版资金重点全额资助项目,同时列为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14CBZZ09)。
4.2014年,主持“80年代文学批评与小说主潮更迭间的互动与抵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BZW063)。
5.2019年,主持“独立学院大学生作家群培育环境及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603)。
6.2022年,主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混合教学改革项目,2022年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1030号)建设项目。
7.2023年,主编教材《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十五讲》,浙江省本科普通高校“十四五”首批“四新”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8.2016-2020年,《想象、建构及限制-80年代文学史论》,为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丛书”之一(2014GH006)。
9.2023年,“现实主义小说形态在当代的嬗变与创新研究”( 23NDJC011Z),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
四、获奖情况
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5年,浙江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连续两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称号。
2008年,博士论文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
2013年,行知学院 “徐步云”优秀教师奖。
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行知学院 “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汉语口语(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2016年,教学成果“‘素养能力并重 校企协同三赢’: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省一等奖,排名3/5。
2016年,教学成果“学·创·演·评一体化“大文学”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获省二等奖,排名5/5。
2017年,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汉语口语(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8年,2017-2018年度浙江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9年,教学成果“大学生作家群培育环境及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校一等奖,排名1/8。
2020、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中华经典诵读)第八届、第十届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2023、2024年,浙江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24年,金华市宣传系统“五个一批”卓越人才称号。
2025年,教学成果“‘四化融合 全程融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校一等奖,排名4/9。
五、学术及其他兼职
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浙江省高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兰溪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
兰溪市妇女联合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兼副主席
(本资料截止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