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历
2002.9-2005.6,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黄德志副教授,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7.9-2010.6,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卫中教授,毕业获博士学位。
2010-今,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二、主要承担的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学》等。
三、获奖情况
1.2004年6月获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一届“天健”奖学金三等奖。
2.2005年6月获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二届“天健”奖学金一等奖。
3.2008年获华中师范大学蔡勖研究创新基金一等奖。
4.200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
5.200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标兵”荣誉称号。
6.2008-2009学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7.2007—2008学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三等奖。
8.2010年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四、科研成果(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一直从事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京社会科学》《江淮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多部。
(一)著作
《新中国文学的开端——十七年文学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与李蓉合作)
(二)主要论文
1.《亚文学的俄底浦斯情结》,《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
2.《新的现实主义的可能性——新时期实验小说再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根的意义——由〈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说开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张爱玲的民间意识探究》,《天府新论》2004年第6期。
5.《人格变裂四重奏——张爱玲〈金锁记〉新论》,《名作欣赏》2005年第2期。
6.《新的败坏与旧的迷惘——试论上海女性叙述中的“大团圆”模式》,《江淮论坛》2006年第6期。
7.《“十七年”农村小说话语的分层与配置》,《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8.《张爱玲小说中的“留洋者”探究》,《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9.《拜“物”·恋“物”·迷“物”——上海女性作家的“物”叙述探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我想揭示你们不能揭示的”——张爱玲的文类意识与新市民小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1.《后殖民语境中的怀旧叙述——以上海女性叙述为例》,《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年第6期。
12.《重读改革小说——公化的现代性与私化的矛盾性》,《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13.《鲁迅与郁达夫的“颓废”比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6期。
14.《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范式之一——叶圣陶的文类创新与现代小说的多元发生》,《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
15.《综论上海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兼谈其文学史地位》,《安徽新华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6.《鸡毛上天,抑或灵魂坠地?——对当前中国文学一种发展趋势的审视》,《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7.《茅盾的文类意识与中国新文学》,《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8.《残雪复仇话语的传统追溯与意义生成》,《文艺争鸣》2011年第11期。
19.《孤独的维度——现代性与矛盾性视域下的张爱玲及其中国书写》,《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0.《闯荡“陌生世界”演绎成长经验——重读新潮“成长小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21.《论伤痕小说的现代性与矛盾性》,《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2.《“幻象的残象”——中国新文学“故乡”母题情势特征审议》,《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3.《“五四”文学审美批评的视野、建构与意义》,《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24.《鲁迅的艺术世界里“**平行”叙事传统及其流变》,《文艺争鸣》2012年第6期。
25.《论〈十四行集〉与〈审美教育书简〉的融通,《福建论坛》2012年第6期。
26.《时间意识:鲁迅研究的一个支点——读吴翔宇〈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7.《论王蒙的新疆叙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第3期。
28.《鲁迅资源与绍兴旅游的创新发展探讨》,《江南论坛》2014年第8期。
29.《郁达夫游记的现代性书写叙议》,《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30.《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多元视野》,《武陵学刊》2014年第5期。
31.《周作人散文经济书写的多元意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2.《论萧红个人经济生活与文本经济叙事的共源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3.《经济、知识与权力的多元启蒙——铁凝〈哦,香雪〉的个人转向考察》,《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
34.《论郁达夫游记的经济视角》,《安康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35.《论赵树理的普及观与提高观》,《克拉玛依学刊》2016年第3期。
36.《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华文文学》2017年第1期。
37.《张爱玲〈传奇〉的“增订”》,《中华读书报》2017年第11期。
38.《鲁迅小说〈故乡〉的写意语言》,《中学语文》2017年第28期。
39.《〈游戏人间〉:继承现代散文私语传统》,《中华读书报》2017年第11期。
40.《动词突然消失的地方——〈孔乙己〉的“偷”“窃”之辨》,《语文月刊》2018年第1期。
41.《〈祝福〉的语言禁忌与封建四权》,《中学语文》2018年第7期。
42.《经济因素:延展〈孔乙己〉最重要的张力》,《语文建设》2018年第10期。
43.《〈龙须沟〉的出版与改编》,《中华读书报》2018年第14期。
44.《老舍散文的济南水文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45.《〈祝福〉中的经济因素》,《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第4期。
46.《惠特曼写下的吻》,《中华读书报》2018年第18期。
47.《张德彝“述奇”日记里的西方茶文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48.《传教士与茶文化的传播、演进和构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9.《雨果与荷马》,《中华读书报》2019年第19期。
50.《“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房间”》,《南开学报》2019年第4期。
51.《西方经典与中国文化:互鉴和影响》,《常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52.《〈秋天的怀念〉的语言结构和精神力量》,《中学语文》2019年第25期。
53.《高玉跨文学研究述评》,《文艺论坛》2020年第1期。
(三)参编教材
1.《应用写作》(撰写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选》(4卷本)(参编并撰写各卷导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版(其中台港文学卷2009年8月出版)。
3.《大学语文》(参编),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参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本资料截止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