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和22日晚,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开题报告会分两组进行,评审一组由高玉、李蓉、姚晓雷、潘正文、俞敏华、黄江苏、余凡、孙伟民八位老师组成,评审二组由高玉、俞敏华、黄江苏、余凡、房栋、孙伟民六位老师组成。本专业共21位同学参与考核,2023级同学全程参与旁听。
会上,各位老师就论文选题、内容框架、研究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建议。开题报告过程选录如下:
顾静怡的论文旨在通过风景书写的角度,窥见苏童着力塑造的风景内涵,以及风景书写在苏童小说叙事中的作用及其文学价值。老师们指出论文的选题有点大,需要限制范围,并建议梳理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核心问题是什么。
盛凌越的论文旨在厘清不同版本的鲁迅年谱中由于文本差异所产生的多义性问题,得以晓见鲁迅研究的总体性趋向和思想性体现,其次可进一步解释和规范年谱研究的相关问题。老师们对其选题的价值表示肯定,同时提议可以加强对宏观环境、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关注度并注意材料的取舍问题。
胡子旭的论文意在通过柏桦这一个案展现以诗歌文本为中心的新诗史研究的可能性。老师们建议该论文章节标题需更具学理性,同时可以以抒情为主线凸出白桦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意义。
黄雯的选题是《鲁迅育儿思想研究》,针对选题偏教育学的争议,老师们鼓励其做鲁迅的相关选题会有很大收获,同时也建议其专注文学方面的内容,指出论文的着力点不在育儿实践,还是要从文本中的立人思想出发。
于东晖关注到了新世纪底层文学的现象,老师们就这一旧话题如何新说提出了诸如关注最新的文本或者侧重文学批评现象等建议。
洪泳仪就中国现代文坛的徐志摩之死展开了研究,老师们肯定了这一文学事件的研究价值,并建议其将之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需要思考的是作家之死该如何来做,要注重还原诗人之死这一事件,同时在表述上要呈现出后人评价话语中暧昧变迁的尺度。
随后,考核组各位老师就同学们在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的标题书写不规范、参考文献划分标准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详尽且切实肯挈的指导建议。
最后,经专家组考核评定,所有同学均顺利通过本次开题考核。
文字:卢丽娜、王蒙蒙、张铭洁
图片:张铭洁、朱启佳
审核:孙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