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字体大小 [ ]
阐释之释,言尽意否——记张江教授阐释学系列讲座之一“何为阐释?”
时间: 2024-04-23     浏览次数: 11

4月22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现当代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阐释学”系列讲座的第一场——“何为阐释”。本次活动由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高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江老师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阐释”的含义、“阐释”一词的来源以及“阐释”何以为学。张老师提出,在功能意义层面,阐释即居间说话,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却习以为常地忽略它的存在;基于社会学意义,阐释即争取承认,且为争取承认而斗争;从心理学意义上讲,阐释是独立意识主体的自我确证,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生命全过程;立足于存在论意义,阐释就是存在,是此在的存在与展开。

张江老师说道,假如脱离意识主体,阐释是精神科学的存在形态,且是精神科学生产的唯一方式。自然科学的方法是说明,人文科学的方法则是理解,因此自然科学的方法无法解答人文科学的问题。紧接着,张老师表示“人的独立意识主体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于是人将建构世界的能力提升至了极点”。

讲座尾声,张江老师提醒大家切勿忽视“阐释”的哲学意义、思想意义和生命意义,并就老师和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随后,高玉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结合自己的感想,赞同了张老师关于阐释的释义,且对张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任元杰

图片|朱嘉丽

编辑|朱嘉丽

 审核孙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