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栋博士的论文《晚清民国的古文今译与文学汉语的现代形塑》在《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发表
时间:
2025-03-17
浏览次数:
10
我学科校聘副教授房栋博士的学术论文《晚清民国的古文今译与文学汉语的现代形塑》在《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25年第3期上发表。
房栋博士在该文中指出:
晚清民国的古文今译是实现文言向白话转化的文学汉语实践,在晚清白话文运动、新诗语言锻造、大众语建设与国语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晚清报章借“古”演“今”的白话曾流行一时,却在新文学运动以后遭到历史性的忽视,新文学家甚至以戏谑的古今文对译消解古文今译的合法性。在重估传统文学价值与“整理国故”的过程中,新文学家们发现以《诗经》今译为代表的古文今译在文学汉语的现代形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顾颉刚、汪静之、郭沫若等人利用情诗今译探索欧化、抒情的新诗语言,陈子展则借《诗经》今译探求以大众语创作诗歌的可能性,显示了古文今译塑造文学汉语的潜力。20世纪30年代,魏建功、钱玄同等《国语周刊》同人讨论“文翻白”这一话题,主张以方言、国语译古书,倡导“信、达、俗”“愈俗愈佳”的翻译理念,使国语运动的建设别开生面。新文学家创造性地使用丰富的语言形式进行中国古典文本的“今化”“新化”,呈现出古文今译在文学汉语的现代形塑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论文全文见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