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字体大小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人人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
时间: 2025-03-29     浏览次数: 10


328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人人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现当代学科会议室分三组先后举行。

 

第一组

上午9:0011:00,第一组“人人学术报告会”在学科会议室举行。孙伟民老师、马蔚(中国现当代文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范天园(中国现当代文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受邀担任点评嘉宾,该组八位同学进行报告。

 


项妍嘉的《论余华小说的戏仿策略》重点论述《古典爱情》《鲜血梅花》《河边的错误》三篇文本以程式的复写与突转,解构了才子佳人、武侠复仇、侦探推理等传统文类的深层话语。对此,孙老师认为该文章的完成度高,但还需要在格式方面稍作改进。史慧婧《声音协奏的传奇——论<文城>的声音书写》围绕《文城》中“声音”如何参与文本的建构展开论述。马蔚博士赞扬其选题角度新颖的同时,建议加强文章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武嘉绚以《余华小说中的影子意象及其先锋叙述策略》为题,对影子意象在多文本的并置与反复中增添丰富的文学意义展开阐释,范天园博士指出该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但文本分析尚显薄弱,建议通过聚焦“影子”意象与叙事时间的嬗变来深化主题阐释。

 

会议尾声,马蔚博士对本次报告会作小结,称赞了同学们所作的努力,鼓励大家勤于思考,多加讨论,继续修改、完善论文内容。

 


第二组

下午14:0016:00,第二组“人人学术报告会”在学科会议室举行。余凡老师、邓萦梦(中国现当代文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卫俐米(中国现当代文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受邀担任点评嘉宾,该组八位同学进行报告。

 


张铭洁《论昌耀诗歌中的悖论美学》一文认为昌耀诗歌中的悖论美学是昌耀能在中国诗坛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她从语言层、结构层、精神层三个层面分析了昌耀文本中的悖论美,认为昌耀凭借三重对立统一身份的阐释为诗歌中的悖论美找到合理出处,获得了诗歌逻辑上的合法性,但她指出,昌耀诗歌的悖论也存在未竟性。余凡老师在肯定其选题价值的同时,提议应深入挖掘昌耀诗歌悖论美学背后的实际意义。朱启佳《城乡交融中的乡土叙事突围——论<宝水>中当代乡土的书写路径》一文认为《宝水》在叙事立场与城乡书写两个方面重建了知识分子与乡村的情感联结,展现了乡村文化的韧性,对当代乡土文学具有方法论意义。余凡老师在肯定其选题价值的同时,提议应进一步在论文中加强与已有研究的对话。

 

会议最后,三位点评嘉宾赞许了同学们的论文内容,并鼓励同学们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亦要注意论文规范。


 


第三组

6:008:00,第三组“人人学术报告会”在学科会议室举行。房栋老师、陈绍鹏(中国现当代文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惠文珑(中国现当代文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受邀担任点评嘉宾,该组八位同学进行报告。

 


方姗《<高老夫子>中高干亭现代自我建构的镜像分析》一文以《高老夫子》中多次出现的“镜子”装置为切入点,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高干亭借镜中映像形成对自我的关照,并在备课、授课和溃败后的自我复归中,暴露出他对新文化潮流的表面认同与个体内在的身份焦虑,同时指出鲁迅在高干亭失败的现代自我建构之下,隐含着对时代症候的深层指涉,反映出鲁迅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前景的质疑与反思。房栋老师在肯定其论文切入点的同时,提出该论文文本与理论的结合略显突兀,建议进行理论积累和内容优化。刘玮《论余华先锋小说中的少年流浪现象》一文认为余华在先锋时期的创作中频频书写少年流浪者,解构了传统成长叙事的启蒙逻辑,实现了对父权秩序与规训社会的双重批判。房栋老师对该文选题价值表示肯定的同时,建议可以将这类形象放在文学史中进行比对,梳理出人物谱系。

 

会议尾声,三位点评嘉宾鼓励同学们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亦要注意培养论文问题意识和文献源头梳理习惯。

 

 



本次“人人学术报告会”活动系浙江省“十四五”第二批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一流学科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CG2024123)的阶段性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本次“人人学术报告会”除教师点评外,还特别邀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六位在读博士研究生担任点评嘉宾。此举旨在促进硕士生与博士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构建开放、包容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机制。硕士生能够汲取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宝贵经验,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而博士生则可以在与硕士生的交流中获得新的启发,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研究思路。这种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将有助于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氛围。


/图:朱启佳 卢丽娜 张铭洁